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国家振兴工程教育的一次重大探索,旨在全面提高我国工程人才培养质量,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促进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走向工程教育强国。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精神,切实推进我校卓越计划实施工作,进一步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更好地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科教兴国战略及人才强国战略,树立主动服务国家战略要求、主动服务行业企业需求的观念和“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工程教育理念,充分利用我校与地方企业在产学研合作方面的有利条件以及我校与企业开展“3+1”人才培养所积累的成功经验,改革创新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立与地方优势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增强学生服务国家与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
二、总体目标
积极推进以提高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为重点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与完善具有学校特色的工程人才培养体系和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促进学校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充分利用我校与地方政府及工业界的紧密合作关系,创建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工程人才的新机制;改革教师培养、考核机制,建设一支高水平、专兼职相结合的工程教育教师队伍;推进学校工程教育的国际开放与合作,拓展学生国际视野,提升学生跨文化交流、合作的能力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通过试点、总结、推广三阶段,分步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最终将卓越计划覆盖至全校多数工科专业,努力把我校打造成为培养卓越工程师的摇篮。
三、组织管理
加强对卓越计划实施工作的组织与管理,成立学校、二级学院两级领导机构,统筹管理、协调卓越计划的实施工作。
学校成立卓越计划领导小组,其主要职能是研究制订相关政策措施、协调学校各部门解决实施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建立与行业企业之间的联系。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担任副组长,教务处、学生处、科研处、人事处、财务处、物资处以及各实施专业所属二级学院院长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教务处,负责日常工作。
实施专业所在二级学院成立卓越计划工作组,其主要职能是组织培养标准、培养方案的制订和实施,监控各环节教学质量,加强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推进教学改革,协调与相关企业的联合培养工作,促进校内外实践基地和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建设。工作组由二级学院院长、副院长,专业系主任、企业专家和校内专家组成。
实施专业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其主要职能是负责审定培养标准和培养方案,指导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由系主任、资深教授、行业企业专家等组成。
四、工作思路
1.遴选卓越计划实施专业
实施卓越计划按照先行试点、逐步推广的原则进行,鼓励各工科专业积极申报卓越计划试点,拓展卓越文科教育培养计划的试点。学校采取自主申报、择优遴选的原则,确定首批试点专业和后续扩大实施专业。实施专业选择包括本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和本地区优势传统产业相关专业。实施专业应是校内优势专业,与本地区行业企业有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基础,基本满足卓越计划实施所要求的师资条件和用于实践教学的教育教学资源条件。
2.制订卓越计划培养标准
实施专业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服务面向和办学优势与特色,按照教育部卓越计划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制订学校专业培养标准。培养标准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工程型人才人文素质的养成。相关专业要加强与行业企业的交流、研讨,与企业共同制订在校内学习、企业学习各阶段的培养方案和培养标准,并将培养标准细化为知识与能力大纲,重组课程体系,将知识能力大纲落实到具体的课程和教学环节中。
3.建立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要充分利用学校与地方政府、企业已经建立的产学研合作平台的有利条件,选择优势企业,适时建立国家、省、市三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为企业参与学校工程人才培养争取政策上的优惠条件和支持,为学校卓越计划的开展建立长期稳定的工程实践环境,为学校卓越计划的有效实施奠定基础。
4.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形式
要依据卓越计划培养标准,遵循工程的集成与创新特征,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在通识教育课程方面,要有针对性地加强职业道德、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的教育,加强写作、表达与计算机应用等基本技能的训练,加强团队合作精神和人际沟通交流能力的培养;学科基础课程要强调在工程中的应用,拓宽学生在管理、工程经济学等方面的知识面;在专业课程方面,适当加强多学科交叉综合性课程,强化面向工程实际的课程体系构建和教学内容改革。要注重结合工程实际,与企业联合开发课程和实践环节,根据企业文化、技术特点、产品方向和管理体系,开发出具有特色的企业课程。
要着力推动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等多种研究性学习方法,加强学生创新能力训练。学生毕业设计选题应来自于企业的实际问题,学生以毕业设计的形式参与企业的工程实践,要在真实的工程环境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实践教学过程管理,确保学生在企业学习的质量。
5.建立校企联合培养机制
实施专业要与相关企业建立联合培养机制。实施专业不仅要与企业共同制订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更要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开发企业课程、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通过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确保学生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在企业学习,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工程开发过程,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和先进的企业文化,使学生在工程实践能力、工程创新能力和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等方面均得到显著提升。
6.建设高水平工程教育师资队伍
实施专业要建设一支具有一定工程经历的高水平专、兼职教师队伍。专职教师要具备工程实践经历,其中部分教师要具备一定年限的企业工作经历。为此,一方面要出台推动青年教师进入企业挂职锻炼的鼓励和考核办法,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企业工程岗位挂职锻炼,积累工程实践经验;另一方面,要积极引进富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加入专业教师队伍,优化专业教师队伍的素质结构。实施专业还应根据课程教学要求,聘请一批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企业高级技术和管理人员兼职担任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通过以上措施,确保各实施专业每一届学生至少有6门专业课程是由具备5年以上企业工程工作经历的教师主讲。
7.推进卓越计划学生的国际化培养
要积极推进卓越计划学生的国际化培养。教务处、国际交流合作处、各二级学院要通过中外合作办学,积极引入国外先进的工程教育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育资源,努力推进与国内外高校之间的联合培养、学分互认、师生交流,提供学生参与国际交流、到海外企业实习的机会,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合作能力和参与国际竞争能力。
五、保障措施
1.加强对卓越计划实施工作的领导
各行政职能部门和相关二级学院主要负责人要有第一责任人意识,加强对卓越计划实施工作的领导,将卓越计划作为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通过落实组织机构、精心统筹规划,把卓越计划实施工作落到实处,形成各部门通力协作、各司其职的协同运行机制,共同做好卓越计划人才培养工作。
2.优化运行机制
(1)深化学分制改革,提高学生参与卓越计划的积极性。不断推进教学管理模式创新,在学分制框架下,修订和完善有关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构建有利于学生个性化成长的环境,使之更加适合卓越计划的运行和管理,保障卓越计划目标的实现。
(2)建立双向选择和淘汰或退出机制,确保卓越计划顺利实施。相关专业根据自愿报名、择优录取的原则遴选参与卓越计划的学生;同时要建立学生淘汰或退出机制,对于不适合或自愿终止卓越计划培养的学生,相关专业要建议或允许其退出,转入合适专业或班级继续学习。
(3)实行双导师制度,为参与卓越计划的学生导航。学校在试点专业实行由学校教师和企业专家担任的双导师制。校内导师由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教师担任,负责帮助制订学业规划。企业导师由企业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专家或具有丰富实践经验、责任心强的技术专家担任,负责学生现场实践、工程课题的指导和毕业设计(论文)指导以及学生就业指导。
(4)构建校企联合工作机制,形成有效合力。实施专业要与联合培养企业共同制定工作计划和建立协商机制,在试点工作中,定期会商,沟通相关信息,及时解决实际问题。
3.改革考核激励机制
学校相关部门要改革考核激励机制,提高教师投身卓越计划的积极性。实施卓越计划的专业要与合作企业建立教师定期顶岗锻炼的机制,为专业教师创造到企业进行工程实践的条件。在年度工作考核中,对实施卓越计划的专业教师,要增加在企业担任工程工作经历的要求。对工程类学科专业教师的职务聘任与考核,要将教师在工程项目设计、专利、产学合作和技术服务等方面取得的成果与理论研究、发表论文的成果同等对待。
4.落实经费保障
学校教务处、人事处、财务处等相关部门要统筹教学建设经费的投入与使用管理,保证卓越计划的实施。学校每年要在教学建设经费中设立专项经费,资助实施卓越计划的专业进行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资助教师去相关企业挂职锻炼,提高工程素养,聘请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校外专家来校教学或指导学生实践。除了正常的教学运行经费外,学校按照参加学生的数量,对卓越计划实施专业增加一定数额的教学业务费补贴,用于资助学生在企业阶段的实践。
5.完善实践教学条件
要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加强省、校两级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程训练中心和学科综合训练中心的建设,与企业合作共建专业实验室,选择行业优势企业建立专业工程实践教育中心,通过各种类型实验室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优良实践教学条件。
要加强实验室的开放管理,充分发挥实验室的资源优势,促进实验教学改革,形成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新机制。学校建立实验室开放基金,用于实验指导教师的工作量补贴,确保实验室开放的正常运行。
6.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
建立学校、二级学院和企业三方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建立三方共同考核与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机制;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与信息反馈机制的建设,加强教学过程评价,注重学生在企业学习及表现,通过实时、动态和全过程的监控,及时分析评价信息,及时发现并解决培养过程出现的问题,保障卓越计划实施过程中各教学环节的顺利进行,确保卓越计划各项目标的实现。
常工政教〔201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