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2-21

2014年1月 21日,常州工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汪瑞霞教授主持的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公民艺术素养提升与苏南现代化建设研究》项目研讨会在常州市国家创意产业基地常州意工厂创意产业发展公司多媒体厅隆重举行。常州市教育局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处处长甘亦农、副处长汤煜,常州市教研室的音乐、美术教研员方建新、车言宁老师,全市各区的音乐、美术学科骨干教师们济济一堂,常州工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部分骨干教师也出席了此次活动。
会议由常州工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副书记罗兰英主持。首先常州工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汪瑞霞教授介绍了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的重点、难点、课题进展情况和主要对策建议。课题指出,艺术素养是公民对艺术和相关文化活动的认知、体验、思考等素质及其养成,包含公民的艺术感知力、艺术理解力、艺术想象力、艺术鉴赏力、艺术辨识力、艺术创造力等方面的能力。艺术素养的培育和提升能启发智慧、调适情感、完善人格,帮助人民大众在艺术活动中体验和认同自身文化、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建构和谐的社会生活环境。其间接功能是社会群体文化心理的构建、民族凝聚力的增强及道德素养的养成。本课题融合世界先进的艺术教育理念和现代教育学前沿创新理论,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提出以地方高校为核心,注重苏南现代化进程中的实践研究,构建公民艺术素养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平台,让学术智慧结晶成为具有共享性、复用性、示范性和学习使用便利性的公共教育资源,提高了课题研究的应用效果,为率先实现人的艺术素养现代化,彰显苏南文化风采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建议。
甘亦农处长充分肯定了该项目研究的意义,认为“艺术素养培养”定位很准,素质是先天遗传的禀赋、无法改变,而素养是可以培养的,并积极鼓励广大一线的教师大家要积极参与,多与专家交流,学会反思,把课题设想化成现实。汤煜副处长对本课题的背景做了介绍,并对项目的进一步开展做了部署。
音乐、美术学科教师们也纷纷发言,从幼儿、中小学、大学等不同角度,分别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比如幼儿园轻技能、重感受,请课题组做一个科学的定位,探索艺术教育和亲子教育的关系;幼儿园阶段的艺术教育如何与中小学衔接;幼儿园老师的技能如何提升等问题;中学生的艺术素养培养是依托鉴赏课程,开展传统琴艺、陶艺、书法、绘画等活动开展的,往往忽视了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研究,忽视了人的教育与社会产业的对接;有的教师提出,一线的中小学艺术教师理论研究还不够,大学研究机构可以开放艺术公开课或者讲座,让中小学师生跨学科听课,并与家长分享。
公民包括一个国家的不同年龄层次的民众;人的艺术素养的构成不只有音乐、美术,还有设计、舞蹈、影视、戏剧等;途径也不只通过学校教育,还有博物馆、美术馆、公共社团和社会公共资源等,这项研究是一个庞大的惠民文化工程。只有整合资源,建立一个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才能积聚研究力量,提供给公民多层次、多类别、多元化的艺术素养课程,才能实现公民艺术素养的整体提升,从而为苏南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