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常州工学院科研经费管理环节
作者: 发布时间: 2014-03-17 浏览次数: 575
常州工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院长张建生教授,23日打开电脑,向记者展示了科研项目的经费使用情况。

       记者看到,项目进展、各阶段经费计划、实际报销数额、签字报销人、经费结余情况等,都一一在册,井井有条。

       立项和经费

      “用于扩大主动磁悬浮系统稳定域的数字化非线性功率放大的研究”,是他近年主持和参与的3个国家级科研项目之一。

       该项目2011年开始公开申报,经过“国家网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审定两个环节,最终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立项,申请到国家资助经费56万元,加上学校配套,共计96万元。项目为期4年,经费使用包括测试人员培训费、接待费、技术研发费等。经费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按比例分4年拨到常工院,委托校方管理,学校单立一本账簿登记,课题组凭相应票据到学校报销。

       接待费:按规定控制在2%以内

       张教授说,他对项目经费的使用很慎重,决不铺张浪费。3次阶段性的专家论证会、结题会等都是项目必需的,但开题会他省略了。接待费按规定控制在2%以内,也就是2万元不到,还有外国专家接待、外校评估、专家认证会和验收会等费用,颇为拮据。

       票据报销:3人签字

       票据报销环节很严格,需要报销人(经手人)、证明人、批准人签字。

       前几年,批准人由校领导委托校科研处负责,现在,校科研处把权力下放至二级学院,由院长或副院长对项目经费进行审核。审核时,要核实发票是否真实有效,有没有超出项目范围等。他本人是二级学院院长,他的课题组票据由副院长审核,“当自己报销时,我的身份就不是院长,而是普通的项目负责人了。”

       与企业合作项目,经费如何监管?

       张教授的上述项目由学校单方面完成。如果遇到与企业合作的项目怎么办?他告诉记者,凡校企合作的项目,经费实行切块管理,切给学校的部分由学校监管,切给企业的由企业监管。

       项目完成后,经费如有结余怎样处置?

       如果项目完成后经费尚有结余,如何处置?张教授说,常工院的做法是,提倡用作新项目的准备资金。因为新项目在准备阶段没有经费来源,通过老项目接转,有利于新项目的顺利开局。

       如果项目失败,经费怎么处置?

       如果项目失败,经费怎么处置?张教授介绍说,分作两种情况:正常失败,验收改成结题,合理的费用可以认定,结余部分返回基金委员会;若是由于不作为等原因造成项目失败,下达科研任务的主管部门有权对项目进行清算,一旦发现用款违规情况,将对项目负责人及项目管理者、参与者进行相应的责任追究。

       3个项目科研经费近300万元“笔笔清”

       张教授说,近年他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3个,主持省级科研项目3个,科研经费近300万元,每个项目都做到“笔笔清”。

       他对学校现行的经费管理办法表示满意。

       据他介绍,常工院对于科研项目,特别是国家级科研项目出台了专门的经费管理办法,做到有章可循。其中,分类管理的办法很有效,即在项目申报时就分出材料费、旅差费、加工费、出版费、会务费等项目,按合同计划分类报支,避免了最终验收结算时需要“调账”的情况。

      另外,常工院对科研人员的法律法规培训也很到位,提高了大家的知法、懂法、守法意识。

链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