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格里莫动画作品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4-12-09浏览次数:142

法国动画电影大师格里莫
                                                                       

                                                             

 
     童年涂鸦:1905年3月23日,保罗·格里莫生于巴黎近郊的Neuilly小城,11岁以前一直住在巴黎东南部22公里处的Brunoy。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他的家人为了躲避战火而迁至诺曼底,次年开春才离开。直到1916年10月,格里莫一家才迁回并正式定居巴黎。战争期间颠沛流离的生活给格里莫的童年投下了阴影,他也没能很好地接受启蒙教育,但他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爱上了涂鸦。从他幼年的一幅草图上,可以看到一个倚着步枪的士兵与拿着木棍的普通市民在交谈。画中那杆步枪被极度夸张地拉长,以致于看上去顶端的刺刀居然高过士兵的脑袋,童年记忆中那场可怕的战争给格里莫留下了乖张的印象。涂涂抹抹的爱好,为他日后学习绘画以及从事动画打下了基础。
      初识电影:在巴黎安定下来之后,因为喜欢画画,格里莫决定上Germain-Pilon美校学习专业技能,从1919年入校到1922年完成学业,前后历时三年。1925年,他在毕业三年之后进入Pomone画廊(建于1852年的全球第一家具有现代营销模式的“廉价”连锁商场旗下的产业)工作了两年。后来,这份工作因服兵役而中断。退役后,格里莫在Faubourg Saint-Antoine地区(位于巴黎12区与13区之间)找到一份家具制图师的差事,先后为Soubrier和Dennery两家公司工作。1929年,他进入Damour事务所工作并在这里结识Jean Aurenche。1931年,他从Damour辞职,与Aurenche合作拍摄了一系列广告片,同时尝试从事与广告相关的其他活动以及演出活动。1933年,他加入了“十月剧团”,这是一个以推广适合大众欣赏的戏剧创作及演出为宗旨、从属于“法国工人戏剧协会”的演出团体)。
      创业伊始:1936年,在制片人André Sarrut的协助下,格里莫成立了自己的电影公司,将公司取名为“双子星”(Les Gémeaux)。1939年之前,他尝试用动画形式制作了许多短篇广告。包括:《电流现象》(1937,彩色动画片,6分钟,1937年在巴黎国际博览会放映,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放映技术——通过3台配备变形镜头的同步投影仪将影片内容投射在宽60米高10米的全景大屏幕,这是电影史上第一次将Chrétien教授发明的变形镜头即宽银幕电影技术的前身用于彩色动画片的放映);《灯光信使》(1938);《去小鸟家吧》(1939,随即爆发的二战迫使这部影片的摄制中断)。1941年,格里莫的双子星公司恢复运营,接连制作了多部动画短片,其中包括《Le Marchand de Notes》(1941)、《大熊星座号的乘客们》(1942—1943,即战争时期未完成的《去小鸟家吧》)、《稻草人》(1943),以及《偷避雷针的小贼》(1944)。
      二战之后:1945年二战结束之后,格里莫和他的团队先后出品了《魔笛》(1946)和《小兵》(1947)。其中《小兵》是一部11分钟的动画短片,与迪士尼出品的动画长片《旋律时光》一道获得1948年威尼斯当代艺术双年展国际奖的荣誉,同时获得1950年里约·热内卢国际电影节大奖,以及布拉格国际电影节动画片奖。这部影片拉开了格里莫与普列维这对黄金搭档旷日持久的合作的序幕,创作影片的形式完全来自两人的交谈,所以直到影片完成都没有成文的剧本。格里莫在完成这两部动画片之后,决定再次与雅克·普列维联手,根据安徒生的童话构思并创作了一部长篇动画片《牧羊女与通烟囱工人》。这部影片于1947年开拍,但到1950年12月,因与制片方发生矛盾,格里莫被开除出制作组。1953年,这部影片顺利上映,但是最初的创作者格里莫与普列维双双否认这部影片的合法性。
      再次创业:1951年,格里莫创建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新制片公司(Les Films Paul Grimault),将其安置在巴黎13区一间简陋的工作室里。再次创业初期,格里莫接了不少广告片以及为出版物插画的活计,但他没有忘记自己的梦想——制作动画片。1956年,他制作完成了中篇动画《厨师恩里克》,次年为Jean L'Hotel的《公立学校》制作了插画,还出版了绘本图书《小西蒙南》。在此期间,他根据与普列维共同撰写的脚本,还完成了一部公益性的动画片《地球上的饥饿》。1964年,受导演皮埃尔·普列维所托,格里莫为他的动画《克洛斯父子》设计了人物形象并承担了润色工作。怀着从不声言轻易放弃完成自己作品的信念,格里莫终于在1966年收回了当初对《牧羊女与通烟囱工人》的否定论断。之后不久,他接连完成了两部短片《钻石》(1970)与《情迷音乐的狗狗》(1973)。
      事业巅峰:1976年,在经历多年收效甚微的尝试之后,格里莫终于获得了一笔数目可观的电影预算,他为此招齐人马,制作了一部旷世之作《国王与小鸟》(1979),即1950年代那部曾经被制片方改头换面的《牧羊女与烟囱工人》的最终版本。格里莫对动画电影的执着,为他赢得了1979年的路易·德吕克奖。1980年,《国王与小鸟》正式上映,格里莫公开表示,这部影片了结了他的一个宿愿:即为公众献上自己一直希望制作的电影。本片在成人和孩子的世界中都取了巨大成功,影片活泼生动,自始至终贯穿着智慧、幽默和政治色彩。故事发生在虚构的Takicardie王国,一个迷人的牧羊姑娘和一个烟囱工人坠入爱河,国王却想霸占牧羊女。一只小鸟意识到了险情,千方百计帮助这对恋人逃跑,结果小鸟和烟囱工人被捕并被关入狮笼。最后,两人齐心合力组织狮群救出了牧羊女,击败了国王。
      完美句号:1986年,格里莫在与好友、电影导演雅克·德米商量之后,想拍一部将自己从影以来制作的所有动画短片汇编在一起的动画长片。这时,法国动画电影评论家、史学家Jean Pierre Pagliano送给他一本书作为蓝本。经过两年的精心酝酿,影片《旋转舞台》问世,这部影片汇集了真人与动画结合的影像。1991年,格里莫撰写了回忆录《门槛》(Le Seuil)。1991年至1992年冬,东京宫(巴黎当代艺术展览馆现址)举办保罗·格里莫作品回顾展,这是对他为法国电影发展作出的贡献的正式承认与肯定。1994年03月29日,刚刚过完89岁生日的保罗·格里莫与世长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