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藤信郎:日本动漫祖师爷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4-11-01浏览次数:83

 在大藤信郎年轻时,没人意识到动画是艺术。而他不仅把动画做成艺术,更实践着,一切因陋就简的素材都可以成为艺术。

  最早的有关孙悟空的动画片,是日本人大藤信郎在1926年改编《西游记》里的情节,制作了《孙悟空物语》。当然,日本的“孙悟空”和我们想象中的“大圣”大有偏差,更像一个日本小太郎。在那时,动漫远远没有成为日本的文化符号,日本动漫界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人”大藤信郎被视作“孤独的天才和先驱者”,他大胆运用日本文化中特有的素材,活用外来文化的题材,在动漫领域里留下一朵朵奇葩。

  1926年,26岁的大藤信郎完成两部作品,《孙悟空物语》是“拿来”了中国的《西游记》,《马具田城的盗贼》则是从范朋克主演的好莱坞大片《巴格达的窃贼》里取得灵感,把情节转移到江户时代的日本。两部短片里,大藤信郎别出心裁地活用日本传统印纸:千代纸。千代纸源起于京都,最初只供皇室使用,直到江户时代,这种纸仍是平民用不起的奢侈品。文人和画师经常借着千代纸上的图案纹路,抒发生命中的欢愉与痛苦,这种纸在日本的文化生活中承担了乡愁,也承担了过往生活中的动荡与诗意。大藤信郎开创了独一无二的“千代纸动画”,即用千代纸剪出角色和场景,然后把它们排列在不同种类的玻璃片上,这也是一种“背景烘托前景”的技法,营造出亦真亦幻、天真童趣的想象空间,有稚拙之气,也有古雅之风。

  大藤信郎的创意很多时候体现于他兼容的美学态度,他会用日本独有的千代纸讲述舶来的故事,也擅用舶来技法绘出日本民间充满生命力的故事。他在1933年完成的《狐狸达引》,就画风而言,很是受惠于同一时期的迪斯尼风格,那个欢快逗趣的故事则充满日本传统的元素:狸精,獾怪,荒村破庙里的忍术比赛,连搞笑的细节也透着日本式特有的幽默。

  一位日本的研究员说:“在大藤信郎年轻时,几乎没人意识到动画是艺术。”而大藤不仅把动画做成艺术,更是在创作中实践着,一切因陋就简的素材都可以成为艺术。1952年的《鲸鱼》和1956年的《幽灵船》是用彩色玻璃纸做成的剪影动画,两部十来分钟的短片以明白的隐喻,讲述欲望、贪婪、杀戮和仇恨这些人性悲哀的弱点。《鲸鱼》在1953年的戛纳影展上放映,它的日本式着色风格甚至受到毕加索的称赞。《幽灵船》获得1956年威尼斯影展电影短片特别奖,这让大藤信郎成为第一位在欧洲被高度评价的日本动画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