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雏形期:20世纪初期
这个时期的英国动画产量与质量都不是很高,大部分作品基本停留在静止画面在银幕上闪烁的水平。英国人美其名曰——“光影图画”(lightning sketch),如果我们以早期实验动画的标准衡量这些作品也许称得上“图画”,但是更多时候它们不过是技术落后的产物。1895年末,伯特.阿克斯(Birt Acres)制作了英国第一部“动画片”。严格地讲,这部作品算不上是真正的动画,它只不过是根据漫画家汤姆.麦瑞(Tom Merry)关于德国皇帝威廉(Kaiser Wilhelm)的漫画改编的闪烁图形而已。在19与20世纪交替的时候,这种“变戏法式”的作品并不少见,例如1901年沃尔特.P.布斯(Walter P. Booth)导演的《工作室里的魔鬼》(The Devil in the Studio)。当然,这种“光影图画”不是英国人独创的,此时全世界的动画发展都处于雏形阶段,大家都在摸索之中,这种现在看来粗糙简陋的作品是动画艺术发展的必经阶段。
1906年,沃尔特.P.布斯拍摄了《艺术家之手》(The Hand of the Artist),影片全程记录了一双手在纸上绘制一个小女孩和一个小贩的舞蹈过程。在接下来的三、四年间,他又制作了《魔法师的剪刀》(The Sorcerer’s Scissors,1907年)。
1910年,剪纸动画高手塞谬尔.阿姆斯特朗(Samuel Armstrong)制作了《小丑与驴》(The Clown and his Donkey)以及其它几部动画片,但是影响不大。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光影图画”艺术家哈瑞.佛尼斯(Harry Furniss) 和弗兰克.利亚(Frank Leah,印度籍英国人)像连环画与讽刺插画作者一样将他们的美术风格带进了动画片创作之中。这些艺术家创作了大量讥讽德国统治者,鼓舞士气的作品,例如:乔治.恩斯特.斯达迪(George Ernest Studdy)1914年拍摄的《战争研究》(War Studies);哈瑞.佛尼斯导演的《和平与战争铅笔画》(Peace and War Pencillings,1914年)、《温切尔西和它的郊外》(Winchelsea and Its Environs,1914年);达德利.坦匹斯特(Dudley Tempest)制作的《战争卡通》(War Cartoons,1914年) 等。这其中以兰斯洛特.斯皮特(Lancelot Speed)根据战争真实事件制作的讽刺系列动画片《坏孩子》(Bully Boy)知名度较大,其中最为有趣的是《U形管道》(The U Tube)和《海洋梦》(Sea Dreams,1914年)两集。前者讲述德国皇帝试图挖一条地道侵入英国,但是却挖错了方向;后者嘲讽了德国统治者企图扩展海军的野心。1917年,达德利.巴克斯顿(Dudley Buxton)导演的《曾经是那样吗?》(Ever Been Had?)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制作最为精良的一部英国动画作品。影片讲述地球上最后一个人也因战争而死去,整个英国毁灭了。当观众沉浸在无限的绝望与悲痛之中时,导演一抖包袱——原来这是一部“戏中戏”,刚才观众所看到的一切只不过是在拍电影而已。
20世纪10年代中期,当塞璐璐技术还没有普及的时候,剪纸动画和定格动画成为英国动画的主流技术。截止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英国动画师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画制作技术和动画工业从业经验。尽管战后经济问题困扰着处于襁保之中的英国动画,但全新的动画系列片与新兴动画公司依旧破茧而出。例如:兰斯洛特.斯皮特于1921至1924年间导演的26集剪纸动画系列片《果仁》(Pip)与《斯奎克与威尔弗雷德》(Squeak and Wilfred)。乔.诺博(Joe Noble)制作的《萨米与香肠》(Sammy and Sausage)讲述了一个男孩和他的小狗的故事。希德.格里菲斯(Sid Griffiths)的动画知识来自在电影院做放映员时对《菲利克斯猫》(Felix the Cat)的反复观摩与研究,他也指导了一系列有关狗的动画片,名为《杰瑞与小狗》(Jerry the Tyke)。面对铺天盖地的“卡通狗”造型,汤姆.韦伯斯特(Tom Webster)选择了一匹马作为他《X型腿马——提希》(Tishy the X-Legged Horse)的主角。乔治.恩斯特.斯达迪的Bonzo 是这一时期最为有名的系列动画片。该系列片开始于1924年,讲述一只小狗在中产阶级社会中的冒险故事。
这一阶段的代表人物主要有:亚瑟.墨尔本.库珀(Arthur Melbourne Cooper)和安生.戴尔(Anson Dyer)。